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艺术教育 > 艺术评论
让逛美术馆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时间:2017-07-28 21:12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徐惠泉 (江苏省美术馆馆长、著名画家)

  记 者:对于普通人来说,当下美育教育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徐:学校美育基础教育体制缺失,美术普及性不够,学生走入社会,包括进入美术馆后,缺乏审美情趣,说白了,就是看不懂。另一面也是作为社会美育前沿——美术馆本身的问题,当下的许多美术馆不少还是展览馆。

  相对于欧洲的艺术博物馆来说,我们国内的美术馆起步较晚,许多研究、展览、陈列乃至目前是重头戏的公共教育差强人意,美术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充当展览馆的角色,而不是我们理想中的样子。尽管近年来的一些活动和展览逐步得到改善,但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和余地。譬如说,博物馆、美术馆的免费开放政策最大的获益者是国内的普通民众、学生群体和低收入人群,以农民工为代表的弱势群体观众比例呈上升趋势。但问题是,免费开放推动了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但仍有相当一部分人到美术馆之后看不懂作品,很难与那些经典之作产生共鸣。这恰恰说明了我们国内在基础性美术教育方面存在着缺失。

  记 者:如何发挥美术馆对社会的美育功能?

  徐:美术馆的功能就是普及和提高,并针对相关展览开展各种不同层次的公共教育。从博物馆的发展历史来看,博物馆成为教化大众的场域,经历过一个较为漫长的发展阶段。法国学者让·加拉尔(Jean Galard)经研究发现,早期光顾卢浮宫博物馆的观众构成十分复杂——艺术家、贵胄、士兵、学徒、作家、普通劳工。当时真正实现了向所有公众开放,但还没有切实到位的美术教育相关规划。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卢浮宫的美术教育工作慢慢有了起色并逐步走向专业化。比方说该馆的文化处负责实施教育活动,面向三个层次的访客:第一是对艺术有一定造诣的内行、专家和业内人士;第二是以学生团体和教师团体为主的团体组织;第三是普通公众,既包括成人、家庭、青少年,也涵盖残疾人群体。专业团队编辑出版纸质出版物(多种语言的指南手册、展厅说明书、展览手册、书籍等)、策划音像出版物、建设网站。早在1998年,该馆就创办了专门用于教育目的的卢浮宫教育网站,基本在同时期,文化处内部设立了“公众研究与展望部”,开展一些基础性的美术教育和欣赏活动。比方说针对残疾人观众群体,在雕塑展区为视障观众提供触觉展室,为聋哑讲解员开设艺术史语言培训班,使得他们能够成功地将艺术史翻译成手语,让更多的观众受益。

  回到国内,以江苏省美术馆为例,我们提出把美术陈列馆打造成真正意义上的经典艺术博物馆,就是使美术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美术馆(艺术博物馆)。有明确的策展思想,经典的作品,有趣味的形式,从而让参观者受益。例如,省美术馆最近推出“大家说画”导赏栏目,请专家导读,帮助观众理解展览。

  记 者:世界上有那么多美术馆,普通人该从何入手开始逛美术馆才不会显得浮光掠影?

  徐:这里不展开谈,推荐一本书——荷兰人约翰·埃迪玛曾写过一本书叫《如何参观美术馆》。将参观美术馆简化为三十二步,事实上这本书的宗旨就在于激发读者兴趣,让大家以不同的视角,更为深入思索参观美术馆这个活动本身,最终的目的是自己营造令人难忘的美术馆之旅。这本书2014年在荷兰出版后,已经有多种语言的译本面世,这也折射出一个现象,即如何参观美术馆已经引起了许多国家美术馆管理者和专业人士的关注。

  记 者:人们对艺术审美的获得感往往来自于参与程度,那么美术馆有哪些好的经验,有助于提高公众的参与度?

  徐:2015年欧洲年度博物馆的获得者荷兰国家博物馆的诸多举措赢得一致好评,博物馆推出了激发观众思考的介入活动,为虚拟观众提供一流的网站,将教育活动的目标制定为“满足12岁以下的所有荷兰儿童”;纽约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模糊了视觉与表演艺术的边界,重新构建藏品的语境,为观众设计独特的体验,并将展厅的含义扩展为充满活力的参与性空间。西班牙一个16世纪建成的庭院博物馆内,墨西哥街头乐队邀请观众共舞,艺术家们围绕着观看雕塑的观众起舞,观众在欣赏雕塑的同时也成为艺术创作的一部分……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我们国内美术馆这几年来的活动设计也有较大起色,比如,江苏省美术馆陈列馆最近正在展出的“出居声响——齐白石笔下的草虫世界”,考虑到不少作品尺幅很小,很多观众不能充分领略白石老人笔下精彩的草虫细部,我们给前来观看的市民免费发放放大镜,提供人性化服务。罗丹在《罗丹艺术论》里说到:“生活中不缺乏美,关键是缺少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我们给观众充分发挥的空间,让他们在展厅里走走停停,驻足凝视,发现其中的美。陈列馆二楼的“清风徐来——明清扇面精品展”,是让观众朋友了解中国扇子的发展史、扇面作为一种独特绘画形式如何在明清画家笔下呈现诗书画印的魅力,同时观众还可免费领一柄扇子,摩挲实物和观赏名作相结合,观展体验更贴切。

  记 者:创意时代、体验时代,美术馆如何根据时代特点提高美育功能?

  徐:如今,文创产品、咖啡制作、名茶品尝、插画、零基础油画、版画、布艺、扎染、影片观摩、读书会等等都是进行美术教育的有效途径。今后,博物馆、美术馆将更加注重“参与性体验”将是一种趋势。它指的是为了从内而外地吸引观众持续参与,博物馆、美术馆将社交媒体、内容开放、众包等新兴技术与手段进行整合,利用移动与网络技术创新,为观众提供更多“浸入性体验”,可以让观众将自己的知识背景融入博物馆、美术馆的展览与收藏,以自己的方式“阐释”藏品和分享这种体验。在不久的将来,逛美术馆将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新华日报记者 徐 宁 采访整理

(责任编辑:wanshiqin)
分享按钮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6 www.hwys1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人:时琴 咨询电话:15810680740 邮箱地址:2039823910@qq.com 皖ICP备1602211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