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艺术教育 > 艺术评论
大道充盈——中国山水画境界 折射着儒释道思想的精髓 (六)
时间:2018-11-26 19:41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大道充盈——中国山水画境界

折射着儒释道思想的精髓 

       文/初中海

    传统美学中一个重要的审美维度,就是“象外之象”“味外之味”,这些无法言说的意会,情怀,我们都可以从董巨(董源、巨然)、米氏父子(米芾、米友仁)、元四家(黄公望、王蒙、吴镇、倪瓒)、明清的沈文董陈(沈周、文征明、董其昌、陈继儒)、“四王”(王时敏、王鉴、王晖、王原祁)、“四僧”(石涛、八大、石溪、弘仁),以至近代的黄宾虹等人的绘画的语境中表达出来。他们的山水绘画全面汲取山川自然之精神,同时生发自家之性情精神,物我同化,天人合一,正可以说是个体生命的大自在大境界的逍遥游。我们欣赏董源的<<潇湘图>>,完全可以感受江南大地江水明洁,层峦清远的美妙风景,心神俱爽;其<<夏山图>>则是江南群峰山岚氤氲,葱茏郁勃的怡人风光.欣赏巨然的<<秋山问道图>>,就如同置身于幽溪细路,曲径通幽的山野之间,一路风光令人目不暇接.欣赏米家云山,”小米”的<<潇湘奇观>><<云山得意>><<远岫晴云>>,宛如亲眼看见江南水乡烟云掩映,迷蒙润泽的别样风景,物象的简化带来了意境的深化。欣赏元代四大家,大痴道人的<<富春山居>>,王黄鹤的<<夏日山居 >><<青卞隐居>>,倪迂的<<渔庄秋霁>><<六君子>>,梅道人的<<渔父图>><<洞庭渔隐>>,神会天然,性与境合,以心写境,默契无碍,用柔韧的,疏松的,虚灵的书写性的线条描绘江南山川景色,同时传达出与山水相亲的自我情感和萧疏野逸的淡泊心态。只是到了明清之际,由于宋元山水绘画的”理” “法”皆备,山水创作已经有章可循有矩可依,许多画家似乎开始越来越注重于艺术的传承性和规律性,格外讲究笔墨形式,却日渐远离真山真水,在相当的程度上忽视了自然第一性对于绘画创作无可替代的重要意义,于是笔墨之间失去了一种与天地山川相喜相悦相感相应的通灵之气,摹古之风大兴其道,画坛呈现出”不入与宋,既入与元”的局面.这种风尚至清初”四王”以后走向极端而一直延续到晚清。(待续)

(责任编辑:wanshiqin)
分享按钮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6 www.hwys1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人:时琴 咨询电话:15810680740 邮箱地址:2039823910@qq.com 皖ICP备1602211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