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艺术教育 > 艺术评论
二评陈振濂《尺牍书法格式鉴定法》
时间:2019-07-02 19:40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二评陈振濂《尺牍书法格式鉴定法》
陈振濂《尺牍书法格式鉴定法》共分上下两篇。观看这两篇《尺牍书法格式鉴定法》,给人的主要感觉,就是强调了“封皮”二字。他在下篇中写到:“尽管也有许多随手写出的文书并没有特定的投寄对象,所以没有[另行顶格]的对方名款职衔称呼(应该在封皮上)……。”陈振濂还写到:“但一封尺牍,在没有封皮同在的情况下,没有对方受信人名讳,日久失记,毕竟不方便。”实话告诉你陈振濂,早在东晋时期普通民间交往的书信,根本就没有封皮。那时候普通民间交往的书信,普遍采用裸信的方式与对方进行交流。陈振濂如果硬说故宫《伯远帖》有封皮的话,那么故宫《伯远帖》有封皮举证的责任方在陈振濂,那好就请陈振濂把故宫《伯远帖》的封皮拿出来展示一下吧!我们相信,陈振濂到死他也拿不出故宫《伯远帖》的封皮来。这不是有意的在将他的军,而是他自己硬往死胡同里面钻,自作自受这是事实。实则我们看到在复出本王珣《伯远帖》原作中,既有受信人名讳,同时也有写信的署名。有了这两项就等同于有封皮了。正是因为故宫《伯远帖》中,缺少受信人名讳和写信人署名这两项作为信札的主要内容,硬说故宫《伯远帖》是一封信,根本就不成立。因此陈振濂才一口咬定封皮问题不松口的。没有对方受信人名讳,也没有写信人署名,是故宫《伯远帖》赝品的证据之一,狡辨也没有用。陈振濂在故宫《伯远帖》真伪问题上屡次自己打自己的脸,已经习惯了,也不在乎这次拿不出故宫《伯远帖》的封皮来,再次的自己打自己的脸了。再次重申封皮之说纯属捏造。
陈振濂还写到:“从尺牍收藏鉴定的角度上看格式的重要性,其实收藏家有两个要领是容易把握的:第一是内容文法;敬语谦词的用法有无明显漏洞破绽?上下称谓是否妥贴?有无直呼其名?自谦之处有无疏漏?格式用语如抬头方式是否准确?须知这些在古代乃是常识中的常识,只不过今天我们已经茫然无知,需要补课而已。第二是形式,比如一件尺牍的留白、顶格、“抬头”、“敬空”、“批反”等等,是否专业到位?如是真迹,必是百花缭乱美不胜收而细节处无懈可击;但如果是伪造,那么必会顾此失彼破绽百出,以此丰富复杂的文史意识规范,再结合尺牍书法风格技法的鉴定研究,则自然能存真辨伪,与真相所去不远矣。”
看来陈振濂真的是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呀!羡慕嫉妒恨的心里是多么的强烈。大家想一想,复出本王珣《伯远帖》原作假如是在他的手里,他还会有这么多的疯言碎语吗?请问陈振濂,在复出本王珣《伯远帖》的内容文法中:
一、敬语谦词的用法到底哪里有明显漏洞破绽了?请你拿出证据来,空口无凭。要讲事实,用事实来说话。
二、上下称谓何处不妥贴了?上称谓王珣称呼王穆为伯远,下称谓王珣自称为王珣。这上下称谓何处不妥贴了?而故宫《伯远帖》上称谓是位已故亡之人就妥贴吗?下称谓则无署款也妥贴吗?
三、在王珣《伯远帖》原作帖文中何处有直呼其名处,请明示?伯远是王穆的“字”,而不是“名”。有历史记载伯远的正名是王穆,姓名王穆,字伯远。二人出于平辈,王珣直呼伯远有何不妥贴?在古代“字”本身就是表示对本人尊重和供朋友称呼的,别人称呼起来感觉亲近,这才是常识中的常识。诸葛亮见周瑜的称呼为“公瑾”。周瑜的回应称呼为“孔明”。在王珣《伯远帖》原作中,王珣称呼王穆为“伯远”是恰如其分,理所当然的。在古代平辈之间称呼“字”,而不称呼“名”,并不是直呼其名。
四、自谦之处哪里有疏漏?王珣自谦“珣顿首”哪里有疏漏了。应该怎么样自谦才叫没有疏漏呢?请陈振濂明示?而故宫《伯远帖》中,王珣与一位已故亡之人自谦“珣顿首”难道就不是有疏漏了吗?
五、格式用语比如抬头方式怎么不准确了?你陈振濂拿出一个准确的来,让大家看一看。
再请问陈振濂,复出本王珣《伯远帖》的形式,有哪些不专业不到位的地方了?有什么懈可让你击之处?什么地方破绽百出了?请你举出实例,拿出证据来。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既然你说出口了,你就要对你所说过的话负责任。反之,要说故宫《伯远帖》的形式不专业、不到位,有懈可击,破绽百出,反而是有许多的证据。请看:
1、故宫《伯远帖》用纸经科学技术检测,鉴定结果不是晋纸。此帖用纸不到代,不到位,却硬说此帖是魏晋笔法岂不可笑。实为故宫《伯远帖》用纸不到代,也不到位。破绽百出,有懈可击。
2、故宫《伯远帖》所写内容不真实,也不专业。不符合实用文的文章体裁。作为实用文书信的文章体裁,此帖的写作形式不专业。没有书信的实用价值,帖文内容不真实,书写的文章体裁不专业。破绽百出,有懈可击。
3、故宫《伯远帖》原有宋徽宗题签、印玺被割掉、刮去,充分的证明了故宫《伯远帖》是件赝品。不能因为换了一件乾隆的外衣,因此就改变了此帖赝品的性质。此帖赝品本身的性质没有任何的改变,仅仅换了件外衣是毫无意义的。实则此帖更换外衣破绽百出,有懈可击。
4、故宫《伯远帖》既是行书,也是墨迹。为什么要随既是草书,也是刻本的《三月帖》一起,著录于《宣和书谱》的草书卷中。墨迹的真实性要优于刻本,行书有行书自己的卷。为什么不著录在自己的行书卷中,却偏偏著录在草书卷中,显然是有明显的破绽百出,有懈可击。
5、做贼心虚。作假者明知自己做了亏心的,不光彩的事。所以就既不敢在帖尾署造假者自己的署名,也不敢在帖尾署人家王珣的署名。最后只写了一个“临”字。一封信札尾部没有写信人的署名落款,是违反常理的事情。这也是明显的破绽百出,有懈可击。
6、故宫《伯远帖》从单字上看,每个字都是中国字,但是要将这些单字串联起来看,前后句子矛盾重重,漏洞破绽百出。其文就不是中国文了。全篇文章前言不搭后语。读不成句,念不成文。这也是明显的破绽百出,有懈可击。
7、故宫《伯远帖》没有具体的写作时间。全篇无法解释此帖为哪一年所书写,年号的确认不明确,何年书写无历史背景加以证实。此帖书写年份不明,对于此帖为什么没有年号解释不清。这也是明显的破绽百出,有懈可击。
8、故宫《伯远帖》没有明确的投寄对象。没有受信人名讳,受信人在此帖文中被写成了是一位己作古之人。因此导致:(1)、没有受信人名讳,导致送信人不知此信该往哪里送。(2)、受信人已作古人,导致送信人不敢送。这两种情况,一种是不能送,另一种是不敢送。证明此帖没有明确的投寄对象,这也是明显的破绽百出,有懈可击。
9、故宫《伯远帖》用纸有明显被作旧的证据。明末清初顾复目鉴此帖时纸是“纸坚洁”的。证明这时此帖的纸张还是坚实洁净的,并且没有虫咬的痕迹。但是到了启功目鉴此帖时,此帖的纸张就不坚实洁净了,并且纸张出现了多处虫咬的痕迹。这说明此帖是经过作旧后,又经过了人为的虫咬处理。作旧的目的就是以假乱真,这也是明显的破绽百出,有懈可击。
10、故宫《伯远帖》与复出本王珣《伯远帖》两帖相互比对,证实了宋朝米芾所言,在当时就有一“正”一“诡”两件不同笔法《伯远帖》的事实。通过对这两帖的观察比较我们发现,两帖不但笔法不同,而且两帖的字数也不同。对两帖的帖文进行解读分析后,我们发现故宫《伯远帖》帖文中存有多处错别字的现象。正是因为这些错别字的原故,是造成故宫《伯远帖》无法解读的根本原因。一件书法藏品,只要有一个错别字存在,就可以认定为这件书法藏品是件赝品。何况故宫《伯远帖》帖文中存有多处的错别字了。故宫《伯远帖》帖文中有多处错别字的存在,这也是明显的破绽百出,有懈可击。
陈振濂最后写到:“当代鉴定三大流派中,唯启功先生最擅文史鉴定法之道。没有深厚的国学修养,没有广收博取的眼界视野,是无能为此的。”不知道陈振濂是真心的在吹捧启功,还是存心的挖启功的墙角,拆启功的台。大家想一想,既然启功以文史鉴定法著称,最擅文史鉴定法之道,那么文史中有宋朝米芾曾对王珣《伯远帖》一“正”一“诡”的判定。文史中也有《宣和书谱》的定语“此珣之草圣亦有传焉。”难道这不是文史吗?那他为什么,还以乾隆将吴其贞《书画记》从《四库全书》中被辙出为依据呢?这不是陈振濂自己在打自己的脸吗?很明显,宋朝米芾的判定和《宣和书谱》中的定语,虽然是文史,但不对启功的口味,而清朝乾隆的态度却与启功气味相投。事实证明,即使是正式、合法、有效的文史,只要不合启功的口味,启功也会将其废弃。这就是所谓启功先生最擅的文史鉴定法之道。逼迫启功走上这条“弃正保诡,弃米捧乾”之路的,正是由于回购方的回购。故宫《伯远帖》真与假的关键,就是看此帖到底是在谁的手里。启功之所以选择鉴真的认定,就是因为故宫《伯远帖》在故宫博物院。这才是启功最终选择“弃正保诡,弃米捧乾”的根本原因。
说实话,当前中国书法藏品乱象丛生的混乱局面,有人形容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其实一点也不夸张。究其原因,就是有像董其昌、启功、陈振濂你们这些“已是名家”的书法家们造假的造假,售假的售假,鉴假的鉴假,护假的护假而造成的。以故宫《伯远帖》为例,我们看:
一、造假
故宫《伯远帖》的造假行为到底是谁,米芾早有判定“即此真行,已足名家”。在历史上是有记载的。米芾不但善断真伪,并且能断定到底是谁作的伪。从米芾的鉴定中我们看到“即此真行,已足名家”,明确指出了故宫《伯远帖》的造假者,就是位“已足名家”的书法家。
二、售假
尔后,又有位“已足名家”的书法家董其昌知假、买假、售假。董其昌得此帖后,为此帖题跋“此为尤物”。但是他却根本就不要这件他所题的“尤物”。购帖后仅仅一个多月的时间,就急急忙忙的将其转手买掉了。他是以赝品的价格购进,转手又以真迹的价格售出,从中获取了暴利。这位售假者也是位“已足名家”的书法家。
三、鉴假
然后,又有位“已足名家’’的书法家启功,看到此帖收藏于故宫博物院,为终极收藏。无法再像董其昌那样将赝品转让出售了,他回想起当年郭沫若“是真是假问老米,老米不在问字典”的劝阻,经他查证,确实宋朝米芾有对故宫《伯远帖》鉴真不利的判定,确认其回购方的回购结果被“打眼”了。又因故宫《伯远帖》的收藏者是故宫博物院,回购方被“打眼”了怎么办呢?看在回购方“世故人情”的情面上,不得不做出弃米的措施。被迫选择了乾隆将吴其贞《书画记》从《四库全书》被辙出做为依据。他认为不论《中秋》、《伯远》二帖,那怕有一件定为了真迹,回购方也算对国人,对周总理能有份交代。《中秋帖》因为用纸为竹纸,因此只能将《中秋帖》排除在真迹范围之外了,那么只好在《伯远帖》上多做些文章了。于是为了维护回购方的声誉,以献媚讨好为目的。硬着头皮不择手段的也要将这件赝品《伯远帖》定为真迹。这位鉴假者也是位“已足名家”书法家。
四、护假
之后,为了打消人们对故宫《伯远帖》,帖文内容不真实和用纸不到代的疑虑,又有位“已足名家”的书法家陈振濂来为此解围。他大讲什么魏晋笔法,大家很清楚,魏晋笔法得是在魏晋时期物质的介质上留存下来文字的笔法。故宫《伯远帖》物质的介质是纸,但是这张纸经鉴定并不是魏晋时期的纸张。既然不是魏晋时期的纸张,那么在这张纸上面所留存下来的文字,也就自然不能称之为魏晋笔法了。骗人的伎俩,一伎不成再换一伎。于是最近又炮制出了一个《尺读书法格式鉴定法》,来转移人们的视线。以封皮问题为核心,企图以学术问题来取代法律问题,蒙蔽过关,蛊惑人心进行护假。他看到启功在鉴定中有利可图,妄图学启功也钻进鉴定圈里捞取一杯羹,于是就千方百计的取悦于回购方对他的好感,不择手段的向回购方献媚。这位颠倒黑白者,也是位“已足名家”的书法家。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故宫《伯远帖》的造假、售假、鉴假、护假、的作伪行为,在历史上一直就没有间断过。书法藏品的混乱局面,就是由于像董其昌、启功、陈振濂这些“已足名家”书法家的参与,因而使得赝品频出的。书法藏品中赝品的不断出现,像董其昌、启功、陈振濂这些“已足名家”的书法家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他们参与其中有直接的关系。宋朝黄伯思在编著《宣和书谱》的并序《法帖勘误卷》中,就曾对当时那些“已足名家”书法家参与造假、护假的行为表示过愤然。他在《法帖勘误卷》并序中写到“古语有之:善书不鉴,善鉴不书”。善既擅长,指在某项技能长于或优于其他人之意。说的是在书法藏品的鉴定方面,书家依据的是笔法,是口味。而鉴家所依据的则是事实,是证据。由此看出,黄伯思《法帖勘误卷》并序中所写的“古语有之:善书不鉴,善鉴不书”的警告,到今天依然不过时。就以故宫《伯远帖》为例,书家强调笔法,而鉴家强调证据。经鉴定故宫《伯远帖》所用纸张,不是魏晋时期的纸张,既然不是魏晋时期的纸张,那么在这张纸上留存下来毛笔字的笔法,也就自然不是魏晋笔法了,更谈不上有什么晋味可言了。
一件文物,特别是字帖。上面有文字记载,但既不知道该字帖上面文字内容所写的是什么事情,也不知道这件字帖到底是哪一年所写的,就贸然定为了国宝,岂不可笑。像陈振濂那样,当面对小选手问到“但不知内容写的是什么”时,自己却无言以对。无奈之下便向这位小选手介绍起了王珣的出身、生平和此帖笔法的特点,以及“三希”与回购等。关于这位小选手所问的内容问题,他是一句没说,岂不是丢人现眼。幸亏此事发生在国内,影响面还算不大。目前几乎世界各国都有中国的藏品,他们对中国的历史文化也非常的熟悉。假如此帖如果出境展出的话,如遇到外国文博同行或收藏鉴定专家或新闻记者等,问到与这位小选手同类的问题时,中方将如何回答。难道也像陈振濂那样的解释吗?人家外国人可不听你讲什么魏晋笔法,只听实际的,此帖的帖文内容到底写的是什么事情和写作时间。中国人自己的国宝,自己却不知道这件国宝上面的文字所写的是什么事情,也不知道这件国宝是哪一年写的。若在国外报道出去,岂不成为了国际玩笑了吗?岂不是在丢中国人的脸吗?
就算此帖禁止出境展出,这种情况不会发生。但是文化教育部门将此帖作为考试题来考我们的青少年,特别是作为提拔干部的必考题,也实为不妥呀!这样一来,你让这些考生是说真话呢?还是说瞎话呢?说真话吧,“分”没了,影响考生的一生一世。说瞎话吧,“分”来了,对于考生的一生一世都有好处。因此许多考生便违心的选择了后者。说实话,像这种连考官自己都解答不出来,原本就无解的考题,却硬逼着考生硬性的强选。强迫考生承认故宫《伯远帖》是“三希”中唯一晋代的真迹。否则就要扣分,这真的是在难为我们的考生。
如果真的出现了像书法竞赛中那样的小选手,向陈振濂发问的那种情况的话,那么考官们,你们是否也会像陈振濂那样,内容和写作时间问题一概回避。只向考生介绍王珣的出身、生平及此帖笔法的特点,和“三希”与回购问题呢?事情明摆着,董其昌、启功、陈振濂这些“已足名家”的书法家们蒙骗了我们这一代,难道还要让这种现象一代接一代的继续下去,继续蒙骗我们的后代吗?
真金不怕火来炼,复出本王珣《伯远帖》原作不惧怕你的任何挑战,任凭你陈振濂来挑毛病揭短。但是挑毛病揭短必须要有原则,这个原则就是在合情、合理、合法,并且在尊重历史事实前提的情况之下来挑毛病揭短。如果你违反了这个原则,其后果你自己去想吧!

(责任编辑:wanshiqin)
分享按钮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6 www.hwys1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人:时琴 咨询电话:15810680740 邮箱地址:2039823910@qq.com 皖ICP备16022111号-1